资讯

【四川成都】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医疗保障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5.06.27
成都市医疗保障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各区(市)县医保局,市医保事务中心,市医保信息中心,各定点医疗机构、有关单位: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成办规〔2025〕2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切实发挥医保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提高医疗保障治理效能,经2025年第9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就医疗保障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参加集采国谈

(一)协同制定创新药械目录。结合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协同经信、卫健等部门探索建立创新药械产品目录,实现政策精准支持。

(二)支持创新药械挂网采购。优化服务流程,落实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联动采购、备案采购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产品及时申报、自主定价、直接挂网,在1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提高创新药械挂网效率。

(三)鼓励参加集采国谈。加强政策解读和辅导,主动做好企业申报对接服务,支持创新药械企业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尽快拓展市场覆盖面。

二、支持新技术运用

(四)支持前沿医疗技术发展。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应用创新药械开展新技术项目,积极推荐创新药械所涉医疗服务立项申报及定价,通过与现有项目“兼容”或对重大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的方式,支持创新药械所涉医疗服务尽早实现临床及市场价值。

(五)支持发展特需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支持医疗机构对已审批立项的市场调节价项目自主定价,满足临床多元化需求。

(六)鼓励新项目推广应用。支持经审批立项收费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与省管医疗机构联动定价,取消申请环节,我市医疗机构可直接开展应用。

三、拓展支付渠道

(七)执行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执行我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支持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按规定纳入全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八)推动“惠蓉保”高质量发展。指导“惠蓉保”优化保障,建立医药企业与“惠蓉保”的沟通对接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惠蓉保”特药遴选动态调整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应进尽进。支持“惠蓉保”承保机构在医疗机构等开展参保推广工作,鼓励愿保尽保。

(九)支持发展其他商业健康保险。协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将更多符合规定的创新药械纳入赔付范围,合理做好产品理赔设计。

(十)丰富创新药械支付形式。协同民政、红十字会等单位,丰富慈善捐助、困难救助、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拓宽创新药械支付路径。鼓励用人单位自行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更多基本医保目录外创新药械。

四、鼓励临床应用

(十一)优化协议管理指标。优化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指标,医疗机构不得以未进入医保目录,次均费用等为由限制创新药械入院,不得以医保总额预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为由限制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十二)强化创新药配备管理。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专题药事会,以及国谈创新药配备要求纳入协议管理,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及时配备国谈创新药。加强国谈药配备使用情况监测,定期通报定点医疗机构国谈药配备使用情况。

(十三)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机制。建立DRG特例单议机制等支持措施,支持医疗机构使用创新药械、应用医疗新技术。探索创新药械除外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医疗新技术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DRG付费管理。

(十四)扩大创新药械供给渠道。完善国谈创新药单行支付“双通道”管理机制,优化“双通道”定点医药机构配置,拓展创新药械供应渠道,支持参保人员凭医保外配处方在“双通道”药店购药并享受同等支付,促进国谈药等创新药械快速落地应用。

五、强化医保服务

(十五)推广医保“三电子两支付”场景应用。加快推进药品追溯码应用,推进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建设,优化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丰富创新药械应用场景。

(十六)优化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探索推动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商保、慈善互助等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加快资金回款周期,缓解医药企业资金压力,赋能医疗、医药、商保发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绩效,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

(十七)搭建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创新药械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定点医药机构合作交流,加强供需双方对接,促进创新药械进院使用,助力企业多元发展。

(十八)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成都医保”微信公众号建立成都市生物医药企业服务专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提供业务辅导,及时收集医药企业意见建议,更好助力创新药械企业发展。

成都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