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22.01.16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总体情况

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卫生健康工作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和健康北京建设,认真谋划“十四五”工作,以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为重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1项市级绩效任务全部完成,300件建议提案全部办理完毕,968件专项督查件全部落实。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面高效履职

1.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全力做好“两件大事”服务保障

把庆祝活动保障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在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的生动实践,统筹央属、市属和部队精干医疗卫生力量全力做好保障。及时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形势,反复完善总体方案和各专项方案,全面开展演练和实战检验。针对庆祝大会、文艺演出人员及场景分别制定疫情防控指引,做到精准防控。开发健康监测小程序,在线申报个人健康状况及核酸检测情况,确保人员健康安全。参加庆祝大会和文艺演出人员全部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庆祝大会和文艺演出核酸检测37.1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庆祝大会和文艺演出期间,共安排医疗防疫保障人员2222人,保障车203辆,全过程未出现医疗意外情况,得到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按照“如期、安全”办赛要求,全面做好冬奥医疗防疫保障。成立医疗防疫工作指挥调度中心,制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32项重点任务。协同冬奥组委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引》等指导性文件。从17家定点医院选拔1323名医疗骨干作为场馆医疗保障人员,配备场馆救护车74辆;定点医院“一院一策”制定医疗保障方案,优化就诊流线;高标准开展奥运村综合诊所建设,建立赛时与周边省市调血机制,做好稀有血型储备。精准帮扶提升延庆、张家口赛区赛时保障能力,延庆医院建成成为三级综合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正式启用。北京15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张家口市16家机构实施53项帮扶措施。选拔105名公共卫生骨干派驻场馆,抽选400余名公共卫生保障人员和800余名医护人员对60家签约酒店实施定点保障。指导各场馆细化测试赛和闭环管理疫情防控方案、预案,做到“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店一策”,顺利完成了2021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雪上项目、冰上项目测试、国际测试赛及训练活动保障任务。

2.以首都安全为底线,统筹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按照“三快三抢”要求,迅速控制顺义、大兴、昌平局部聚集性疫情。综合运用生物和大数据技术,13天内查明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持续跟踪研判境内外疫情趋势,及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充实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危重患者救治专家组,全力做好患者救治,中医治疗参与率近100%。完善高风险地区来京就诊患者和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持续加强预检分诊和院感防控。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修订完善农村地区、餐饮行业等47个防控指引,做好社会面防控技术支持。全力推进疫苗接种,截至12月31日,全市累计接种5677.91万剂、2244.17万人,全程接种2167.76万人,加强免疫接种1276.6万人,疫苗接种工作平稳、安全、高效、有序,相关经验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广。

3.以系统治理为原则,着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2021年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实施42项重点任务,公共卫生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街道、乡镇公共卫生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制发重大传染病风险监测技术工作指引,持续加强多点触发传染病预警机制建设。在地坛医院启动设立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监测联防联控平台建成投用。全市日最大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达156.3万份,负压病房增加至1420间、负压救护车增加到197辆。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建设改造,已验收合格开诊88家,实现发热患者就诊救治全流程闭环管理。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力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织修订《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版)》,成功举办京津冀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全市各区及相关单位共开展卫生应急演练1851次,参与演练3.5万人次,共计编制、修订预案1435部。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全市急救统一调度,急救呼叫满足率提高到97%以上,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全市已按规划建设344个院前急救设施,超出本年度建设任务19个。联合印发《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1年底前已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校、地铁既有全路网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区AED配置全覆盖;持续推进社会急救知识培训,全年共开展线下公众急救培训21万人次,线上急救培训专题课程覆盖396万人次。公共卫生人才首次入选“北京学者”。开展首批公共卫生专业博士定向培养遴选招生,启动首发科研专项公共卫生项目,完成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医防融合培训400人次。配合完成编制首都防疫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推进医用织物洗涤场所规划建设研究论证工作,公立医疗机构防护物资储备达45天。

4.以服务“四个中心”为目标,积极融入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

科学谋划“十四五”工作,印发实施《“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紧扣“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有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运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外装亮相,首儿所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推进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和“回天有我”报到服务工作,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长庚医院,通过专家下沉、义诊、培训、双向转诊等形式,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完成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拆除,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续签了《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支持帮扶工作,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援建医院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京张、京唐、京廊、京承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合作深入推进;签署了《关于支持廊坊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市属医疗机构持续帮助廊坊北三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结果机构达到239家,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加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首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床位总数达到1704张,第二批10家研究型病房已启动建设,研究型医院建设有序推进。积极融入“两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确定8家试点医院和10项重点任务。以中日友好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国际医疗联合体,在朝阳区构建国际化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昌平区生命科学园高博医院已获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国际医院项目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公立医院国际部和优质社会办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国际医疗服务格局,面向外籍患者提供特色医疗服务,国际医疗服务环境持续优化。

做好对口支援,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可及。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全系统共有任轶等57名个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22家单位获得国家级、市级脱贫攻坚表彰。启动第二阶段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行动,派出第一期6名专家赴当地帮扶。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东城、西城、怀柔、平谷4个区试点健康联合体建设,探索贯通医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北京建设路径。开展智慧药学服务试点和处方前置审核试点,进一步规范用药服务。规范调整影像、临床物理治疗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商业保险实时结算。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落地地坛医院,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落地天坛医院和宣武医院。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初步搭建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32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131家。加强智慧医疗健康顶层设计,制定北京智慧医疗健康实施方案,完成居民个人健康记录、出生“一件事”、互联网医院跨院复诊、商保快赔、科研平台、医院安全保卫等6个重点场景验证。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四大工程”。

6.以人民满意为主抓手,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成立“接诉即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调度,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考评监督体系,紧扣“每月一题”两个主题,着力解决医院医疗服务不够精准到位和社区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实施20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和实名制就诊,全部三级医院提供分时预约挂号精确到30分钟内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老年人无健康码就诊通道,三级医院全部建立临床营养服务制度、开展医学人文培训。通过调整上下午号源比例、加强院内停车管理,推进智能收费和停车引导系统建设,综合治理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确定医务社工试点单位134家,培育医务社工项目30个,协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因疾病导致的心理焦虑、经济压力和社会问题。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包括40家市级医疗质控中心的市、区、医疗机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推进分级诊疗,96家医联体核心医院、医联体三级医院(院区)与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对接并投放号源。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工新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个发热筛查哨点,大力推进“一村一室”建设,650个无医疗机构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公开招聘、上级派驻、定向培养、退休返聘等方式推动补齐村级医务人员缺口。

7.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推进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开展妇幼健康生育全程“八优服务”。创新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为14万余名新生儿开展疾病筛查,开展70万余人次儿童五类重点疾病筛查。组织开展母婴友好医院、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和儿童健康友好社区评估,率先制定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标准,推进新设立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工作改革。积极落实三孩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牵头研究制定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展托育机构规范化建设,102家托育机构备案,创建示范托育机构45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增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8家,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达到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29个社区被评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医养结合机构200家,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建立多部门联动“智慧助老”工作机制,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市区两级建立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17家。

8.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积极推进健康北京行动,58项健康中国行动考核监测指标中,51项达到国家2022年指标要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向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6.4%,居全国之首。落实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朝阳、海淀获评国家卫生区,全市有14个区和两个地区获得国家卫生区命名,37个乡镇获得国家卫生乡镇命名。持续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引导群众参加垃圾分类及筒子楼、城中村等环境整治。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9.4%。完成12余万例癌症和心脑血管等重点慢病高危人群筛查管理,为27万余名老年人提供脑健康体检服务。开展合理膳食乡村示范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9.加强人才和法制保障,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完成352名专科医生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为10个涉农区乡村医生岗位培养医学大专人才123人。卫生健康法律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修订完成,《北京市献血条例》通过审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完成并11月26日通过即实施,完成18项卫生健康地方标准制订。结合行政处罚法和人口政策调整,开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废止《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北京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修订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及细则,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深化医疗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深化医警联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277家,实现三级医院安检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公安部向全国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作出“北京的一些好做法值得借鉴”的重要批示,浙江等多个省市派出代表团到京参观见学。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1.严格行政执法。一是依法行政主要指标均已达标,行政执法A岗人员参与执法率达到≥80%,违法行为纳入检查率达到≥90%;二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三是根据法律法规制修订情况,及时调整、公示行政处罚职权清单和裁量基准。

2.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做好法规规章文件清理,组织完成《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北京市控烟条例》《北京市实行婚前医学检查规定》等法规规章以及69件市政府文件和23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我委市政府文件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开展文件合法性审查38件次,按规定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提请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4件;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95件。三是完成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任务,办理行政复议申请137件,办理被复议案件19件,均维持;办理行政诉讼案件67件,已结案45件,委领导出庭应诉2次;办理司法建议书4件,均获得相关法院认可。

3.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组织4次主任办公会会前学法,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专题学法。开展卫生健康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组织全系统法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一期。将相关法律解读课纳入2021年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录制一期首都卫生健康法律讲堂。制作四期“医案说法”法律沙龙节目,加强以案普法。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一周年宣传,组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及“迎接冬奥  法治同行”主题宣传。发布“八五”普法规划,召开“八五”普法启动会,成立普法宣传服务队。在全系统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4部作品在北京市2021年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奖,市卫生健康委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效能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25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二是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在确定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等不适宜采取告知承诺办理例外事项基础上,本系统25个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办理,告知承诺率77%,并按要求制发《关于部分政务服务事项试行告知承诺办理的通知》,编制事项清单、告知承诺书和监管措施。三是推进新生儿出生、医疗付费等“一件事”集成服务;推进“一网通办”“全城通办”,109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均有网办系统支撑,100%“线上全城通办”。四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2.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一是继续坚持地方立法和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预公开制度,就《北京市献血条例(草案)》地方性法规以及涉及公众利益和重大政策的《北京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则》《北京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细则》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社会办医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备案制的通知》等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及时汇总反馈情况。二是结合我委年度重点工作,通过媒体沟通会、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和成效宣传,参加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63场,召开委级新闻发布会4场、媒体沟通会6场,邀请媒体集体采访7次,接待媒体采访80余次,微博“首都健康”发布信息5000余条,微信公众号“健康北京”发布信息近1668篇,抖音短视频平台“健康北京”发布短视频近600个,官方网站共发布各类工作信息5400余条。三是2021年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07件,已答复185件,办理中申请人撤销6件,其余16件正在依法办理中。

3.扎实做好接诉即办。圆满完成“每月一题”重点任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务、政策、责任清单,积极解决群众诉求,建立起行业接诉即办“十项工作”机制,加大对三率考核成绩排名靠后单位约谈通报,目前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到98%、91%和93%,均超过市里规定目标。

(四)严格财务管理,提升财政效益

1.加大财源建设,稳存量扩增量。做好对“服务包”企业的服务工作。将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在我市投资建设国际医院或与我市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同步做好企业在我市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指导和服务;在自贸区范围内实行大型乙类医用设备备案管理。

2.加强成本控制,严格预算执行。6个由市财政局评审项目审减率均在40%以下;完成2个项目成本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上年度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为不予支持的项目后续已全部通过评估。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监控,按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示,针对明显慢于序时进度的单位和项目,找准影响预算支出进度的关键因素,加快预算执行;督促指导业务部门加强对重点项目执行监管,加快推进工作开展;严格预算调整,对预算调整事项的必要性等进行专项审核,降低结转结余率。

3.加强内部监督,强化财政绩效审计。加强内部财政监督,全年未在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主动公开预算决算情况,全年未有负面舆情及相关问题情况。聚力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召开审计问题通报会和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完善管控流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措施,推动标本兼治。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逐一梳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推进整改,并如实向审计局报送整改情况。全年均未出现违反财政纪律并被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违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及被依纪予以移送等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发展还不平衡,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依然严峻,重大慢性病成为影响本市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首都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和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持续加强。老龄化速度加快,生育政策调整等对康复护理、全科医学、儿科、精神卫生等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出新挑战。医疗卫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健康北京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做好冬奥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坚持人民至上,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冬奥会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坚守首都安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大局意识,全力服务“四个中心”建设;落实接诉即办,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坚持健康优先,做好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度日常履职考核事项完成情况自查表

考评维度

自查内容

落实情况

全面依法
履职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

梳理更新了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批示截至2021年12月底落实情况,按程序报批后反馈市委督查室

常态化疫情防控

1.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或修改农村地区、餐饮行业等47个防控指引
2.加强疫情防控力量调配,查明丰台、昌平等局部疫情传播链条,在1-2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疫情
3.组织修订《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版)》
4.开展卫生应急演练1851次,参与演练3.5万人次,共计编制、修订预案1435部
5.配合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和医务人员补充
6.完成全市650个挂账行政村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配置和医疗卫生人员补充,并正式运行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1.行政执法A岗人员参与执法率达到≥80%;违法行为纳入检查率达到≥90%
2.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重大案卷的规范率经司法局评查达到规范要求
3.在法定时间内完成新修制订的三个法律法规权力清单和自由裁量基准的调整
4.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安排,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献血、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立法工作任务,紧跟国家立法进程继续开展传染病防治立法工作;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定《北京市卫生健康为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政府文件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及备案工作的通知》,开展文件合法性审查38件次,按规定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6件,提请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4件;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95件;完成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任务,办理行政复议申请137件全部均按照要求录入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办理被复议案件19件;办理行政诉讼案件61件,已结案40件,委领导出庭应诉2次;办理司法建议书4件

全面依法
履职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医疗卫生资源疏解提升)

1.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工程、清华长庚医院二期主体结构施工;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朝阳医院东院项目机电安装、外装修施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土护降施工。儿童医院新院区选址方案已基本确定,正加快推进选址手续办理。配合市规自委加快研究安定医院、中医医院、佑安医院新院区选址落位。完成积水潭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优化老院区环境;压缩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800张,已完成疏解任务
2.印发实施《2021年北京市医院周边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确定18家市级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重点医院台账,建立专业评价和通报警示机制。重点医院均已实现微信、支付宝及ETC等多种支付方式停车缴费。各医院配合市交管局完善医院周边标识标线、非现场执法监拍设施设置,医院周边非现场监拍设备设施已安装到位;重点时间派有辅警或者交通协管员,维护交通秩序

承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任务1项

印发实施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持续开展《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编制,经5月市委城工委主任专题会议审议通过,8月报市政府审定同意,9月10日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式印发实施。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分级分类分区统筹规划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医疗卫生体系结构,补齐基层、儿科、精神肿瘤、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等专科资源短板,为疏解项目落地提供重要支撑

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学校等场所建设完善监测哨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门诊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1.按照北京市重大传染病风险监测技术工作指引,定期汇总分析重点场所监测数据45期
2.按照监测方案要求,4-10月全市开设184家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监测,监测发现2例霍乱病例,已按方案及时规范处置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建设实施主体涉及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9个区。48个社区卫生发热筛查哨点(发热诊室)建设任务均已完成,并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全面依法
履职

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对重点人群优先进行接种,逐步实现“应接尽接”,筑起人群免疫屏障

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2岁及以上人群(包括12-17岁人群和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任务,全市累计接种5549.10万剂、2236.08万人,全程接种2143.96万人,其中,12-17岁人群累计接种72.43万人。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达103.74%,全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率为101.7%,全程接种率为97.51%,医疗卫生机构、商业服务、城市管理等重点人群接种比例高于90%。目前,正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加速推进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人群接种工作,加强免疫累计接种1179.66万人,3-11岁人群累计接种250.44万剂、143.68万人,第一剂接种率为85.6%

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引入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拓展健康管理、数据运营、金融服务等增值功能,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发展,加快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业态,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诊疗服务

1.出台《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从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命名、变更、校验等方面明确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的有关规定
2.我市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已建设完成并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与监管平台对接的路径及要求,将互联网诊疗纳入监管平台进行监管

完善国际医疗体系,推动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制定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准入标准,推广国际医疗联合体

1.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和国际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21〕36号),支持医疗机构在国家允许的比例范围内设置和发展国际医疗部
2.海淀区已确定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会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院开展国际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中医医院国际医疗部建设指南》已发布实施

全面依法
履职

健全医院新、老院区“增减挂钩”机制,优化调整老院区功能,严禁新增中心城区三级医院床位规模。压缩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800张

1.不再批准增加三级医院的床位规模
2.完成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压缩800张的目标

推进智慧医疗惠民服务

1.石景山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用+医疗”功能改造全部完成,患者通过信用就医渠道挂号后,在检查、检验、取药等环节无需重复排队缴费,出院后一次性结算即可
2.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协同东城区科信局确定东城区“信用+医疗”项目技术路线,协调试点单位制定建设方案、开通专用账户以及实施信息系统改造

推动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项目落地实施,通过运用5G网络接入、远程操作控制、远程手术环境建设等手段,搭建5G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平台,规范规范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临床应用、培训以及服务模式

1.持续推进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临床应用数量,本年度累计完成126例手术
2.完成国内首例京藏5G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2021.4)
3.累计15家医院完成远程手术环境建设,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信息正式上线,累计采集各类手术近300例

新建10家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探索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医院

1.启动北京儿童医院等10家研究型病房建设,昌平高博研究型医院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进行地下室二次结构施工、幕墙龙骨施工、二次开挖施工及地下机电安装,现整体完成总工程量的75%左右,符合施工进度计划要求,预计2022年4月底竣工交付,2023年投入运营
2.依托北京高博医院和昌平区医院共建的研究性病房项目——区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6月初正式招募I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累计46名受试者已安全出院,项目运行良好
3.北京阜诚医院二至四层电梯门口砌块墙体砌筑完,门口封堵完。四层给水主管道完成80%、三层主管道完成60%。三层弱电桥架安装完成80%,四层病房弱电出户与桥架连接完成80%。二层病房区风机盘管水管连接完成40%。手术室医疗气体管道焊接施工已完成70%。地下一层信息机房岩棉施工,机柜、空调、UPS、电池柜支座制作,四层病房网络穿线

全面依法
履职

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新增10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确保友善医疗机构占比达到65%以上

1.印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
2.召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研讨会,修订《2021年北京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中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3.组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专家及医疗机构业务培训会1次,共培训专家314人
4.开发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系统1套,为全区所有应建机构开通账户,申请、审核等工作均通过系统完成
5.已完成验收230家医疗机构,通过205家,不通过25家,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76.97%

落实健康北京行动计划。落实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创建、除“四害”、社区村庄清洁、重点场所环境提升、“健康北京我行动”、爱国卫生宣传等6大专项行动,引导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1.宣传推广《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90余万市民参与公约线上竞答活动,抖音等平台的公约话题总浏览量超过6千万,在户外大屏、移动电视等宣传公约,总曝光量超过1.5亿次;完成全年市级卫生乡镇验收工作,全市55个乡镇通过考核验收,市级卫生乡镇达到141个,比例达到77.9%
2.完成135个申报北京市卫生街道检查评估工作,卫生街道创建比例达到86%
3.开展了春冬季灭鼠、夏季灭蚊蝇工作。5-6月开展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病媒生物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11月下旬起在全市范围启动开展冬季灭鼠、灭蟑等病媒生物控制活动。蚊蝇鼠外环境密度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推动预约挂号从现有平台转向更多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转诊,优化全市二级以上280家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服务

1.我市全部综合医联体核心医院以及其它三级医疗机构均能在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提供转诊号源。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使用平台为有需求患者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2.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预约转诊号池,96家医联体核心医院、医联体三级医院(院区)与转诊平台对接并投放号源
3.开展二级以上医院预约诊疗工作的自查自纠,推动问题整改和工作优化提升,全市280家二级以上医院已基本落实非急诊全面预约工作。本年度全市二级以上预约就诊率已达85%

全面依法
履职

开展健康联合体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好紧密型医联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1.13个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健康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京卫体改〔2021〕3号),在东城、西城、怀柔、平谷四个区开展健联体建设试点。四个试点区均已出台区级健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健联体绩效评价研究工作
2.大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年内开展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共培养483名全科医生
3.印发《关于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转诊工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通知》(京卫医〔2021〕57号),推进分级诊疗和预约转诊工作,全市综合医联体核心医院和其他三级医院为基层预留号源比例达到30%以上,96家医院(院区)与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对接并投放号源
4.开展第四批儿科紧密医联体建设,核心医院扩大至5家,成员医院扩大至20家,实现儿科紧密医联体郊区全覆盖。会同市医保局指导紧密医联体对照我市基本医保总额管理试点条件开展自评估,按程序申报试点工作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西城区1个、大兴区2个、通州区1个、顺义区2个、延庆区1个、大兴区1个、房山区1个和昌平区1个均已经开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29.2万人,签约率37.9%,较去年年底增加

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多途径补充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确保全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至少增加到325个

全市已按规划建设326个院前急救设施并通过验收

安全生产

1.认真贯彻市安委会工作部署,高质推进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梳理出2021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清单17项,完成率100%
2.依托市安办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动态录入挂账问题隐患,整改及销账率100%,形成闭环管控。同时,对8家单位的挂账隐患进行了核查,挂账隐患抽查核验整改合格率100%。卫生健康系统2021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事件
3.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专项督察组于2021年12月13日-14日对市卫生健康委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察,给予“党委重视,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抓手;突出重点,抓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充分肯定

做好年度市政府绩效管理专项考评工作

已经制定《2021年度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考核评估方案》并函告各区政府,组织开展专项考评

全面依法
履职

市委市政府其他重点工作

1.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29项(第14、71、79、86、87、92、101、123、130、165、199、206、207、211、213、217、233、237、239、264、265、266、267、272、273、274、276、277、278项)、重要民生实事9项(第2、4、5、12、19、22、27、28、31项)已全部按目标完成
2.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任务2项
(1)提升国际医疗外语服务能力:编印完成3000套《医疗卫生服务常用外语手册》和微信版,手册已发放41家北京冬奥会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各区卫生健康委、相关市属医院和直属单位学习使用,助力2022年冬奥会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已完成《医疗卫生服务常用外语手册》微信版(二维码下载),便于医疗卫生服务和翻译人员使用;完成两期高端日语、法语培训班,累计培训60余人次;
(2)优化国际人才医疗服务模式:在朝阳区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了海外战略科技人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调研工作会,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各类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到位;北京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持续优化涉外服务能力,增设了服务网点,方便外籍人士就近体检,放宽健康证明文件取证时限,为有紧急需求的外籍工作人员,免费办理加急服务;提供健康证明自愿快递服务;
3.京津冀协同发展4项
(1)协助开展医生、护士等招聘和培训工作,会同雄安新区研究编制支持办医工作方案:代培住院医师按计划进行培训;已形成办医支持方案初步成果,指导市医管中心组织宣武医院进一步修改完善办医支持方案;
(2)深化通州区与北三县“十四五”规划对接和比较研究分析,各专业部门聚焦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链对接协作、公共服务延伸布局等领域找准一体化切入点,分别制定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分领域任务方案:组织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通过远程诊疗、专家派驻、人才培训等形式开展对北三县医疗机构的支持合作,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持续对合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3)组织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通过远程诊疗、专家派驻、人才培训等形式开展对北三县医疗机构的支持合作,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持续对合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持续对合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天坛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胸科医院与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安贞医院与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与香河县中医医院、首儿所与燕达医院、肿瘤医院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均开展了医疗合作,通过技术合作、专科联盟、医联体等合作形式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带动了北三县医院建设和发展;
(4)进一步完善三地医疗卫生政策协同,推进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推进区域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已实现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542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 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239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有效提升三地医疗同质化水平;
4.新场景其他任务1项
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围绕医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诊疗等关键环节,加快预导诊机器人、语音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技术布局,推动医院内部流程再造,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2021年度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评价工作已完成;一是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 有关工作的通知》。二是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 推进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监管平台的监管范围。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已建设完成,可以实现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全程监管。各医院子平台建设加速,目前各医院互联网医院子平台已达120家。截止目前,我市新建互联网医院32家;市医管中心领导班子深入天坛医院开展集体学习调研,天坛医院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管中心相关部门共同成立智慧医院申报工作专班,医管中心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开展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课题研究,分管领导多次专题听取建设方案,指导天坛医院完成方案设计,目前已经形成初步信息化项目申报书,下一步根据全市医疗健康信息化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方案,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要求积极协调推进信息化项目申报;
5.智慧城市建设任务2项
(1)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完成本部门、本领域的顶层设计,并制定年度重点任务计划:积极推进重点场景验证工作。年内,16个关键应用场景中,个人健康记录、出生一件事联办、商保报销、研究型病房、医院安全管理、互联网医院跨院复诊6个场景采取场景专班化工作机制,一个场景一个专班压茬推进;
(2)探索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开放:2021年度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评价工作已完成;一是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 有关工作的通知》;二是出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 推进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监管平台的监管范围。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已建设完成,可以实现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全程监管。我市新建互联网医院32家,目前各医院互联网医院子平台已达120家。
6.优化营商环境任务1项
规范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签约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探索拓展实时结算服务的应用:已印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促进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商业保险实时结算工作的通知》(京卫财务〔2021〕73号)

全面依法
履职

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执法规范与效能

1.本年度A岗人员参与执法率87.68%、违法行为纳入检查率116.72%,两项指标已达到市政府绩效要求指标
2.“三项制度执行规范率”一项,截止目前,自查未发现存在问题,也未收到考评主体反馈存在问题
3.根据法律法规制修订情况,及时调整、公示行政处罚职权清单和裁量基准

行政行为规范履行

1.按规定履行政府立法相关程序要求,完成《北京市献血条例》等条例,推进传染病防治立法;完成《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立法预案研究;提请废止《北京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完成《北京市控烟条例》等法规规章以及69件市政府文件和23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2.开展文件合法性审查38件次,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提请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4件;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95件
3.办理行政复议申请137件均录入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并统计分析;办理被复议案件19件,均维持;办理行政诉讼案件67件,已结案45件,委领导出庭应诉2次;办理司法建议书4件

法治政府建设专项评价

年内依法行政工作中,未收到存在重大问题且在卫生健康工作领域或全市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的反馈

全面提升
效能

政务
效能

放管服改革

1.推进证照分离改革,25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
2.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本系统25个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办理,告知承诺率77%,制发《关于部分政务服务事项试行告知承诺办理的通知》,编制事项清单、告知承诺书和监管措施
3.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新生儿出生、医疗付费等);推进“一网通办”“全城通办”,109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均有网办系统支撑,100%“线上全城通办”
4.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全面提升
效能

政务
效能

政务公开

1.就《北京市献血条例(草案)》《北京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则》等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及时汇总反馈情况
2.通过媒体沟通会、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和成效宣传,参加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63场,召开委级新闻发布会4场、媒体沟通会6场,邀请媒体集体采访7次,接待媒体采访80余次,微博“首都健康”发布信息5000余条,微信公众号“健康北京”发布信息近1668篇,抖音短视频平台“健康北京”发布短视频近600个,官方网站共发布各类工作信息5400余条
3.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07件,已答复185件,办理中申请人撤销6件,其余16件正在依法办理中

接诉即办

圆满完成“每月一题”重点任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务、政策、责任清单,积极解决群众诉求,建立起行业接诉即办“十项工作”机制,加大对三率考核成绩排名靠后单位约谈通报,目前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到98%、91%和93%,均超过市里规定目标

一网通办

109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均有网办系统支撑,100%“线上全城通办”

审批服务

1.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告知承诺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健全新型市场准入机制(一业一证、证照联办、准入即准营、一证多址)
2.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本系统25个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办理,告知承诺率77%
3.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新生儿出生、医疗付费等)
4.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压缩审批时限
年内没有收到被市政务服务局通报的投诉

全面提升
效能

管理
效能

制度建设

1.方案下发:已于7月印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绩效管理考核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委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工作任务书、各专项考核细则及绩效管理机制等
2.工作机制:方案明确委内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如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管理、过程管理、整改落实等机制
①清单管理(台账管理):对我委重点工作进行分工,并针对每个处室制定重点工作任务书,建立管理清单,确定每项任务的年度目标、阶段目标、考评主体、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人
②过程管理:以月度为周期,每月开展重点工作任务核验,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及时了解任务进展情况,并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主任办公会讨论,对进展滞后任务及时进行预警、调度,推进任务按时高效完成
③整改落实:将上年度整改事项纳入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书,进行进程管理,督促整改任务落实

清单管理

1.清单编制:对我委承担的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市政府重点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及其他专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工,按照细化、量化、具体化原则,确定任务年度目标
2.分析研判:以月度为周期进行过程管理,核验问题落实情况,分析滞后任务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在我委主任办公会进行汇报说明,提请调度,保证各项工作按时落实
3.问题报告:按时按要求上报我委日常履职清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4.协调配合:积极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及市级行政机关,按要求提供点位台账,配合专项部门明察暗访;在重大决策落实过程中,积极配合主办单位,按要求及时提供支持协助

绩效整改

1.考评结果分析:结合市政府反馈我委的2020年度绩效考评结果,认真分析各专项考评结果,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撰写《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度市政府绩效考核情况分析》专项报告,在我委主任办公会上进行汇报,分析工作短板,制定完善措施
2.整改落实:将我委2020年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解,组织业务处室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整改任务纳入相关处室绩效任务书,进行国政管理,我委整改任务全部整改落实

全面提升
效能

财政效益

财源建设

1.做好对“服务包”企业的服务工作
2.将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诊所
3.鼓励社会力量在我市投资建设国际医院
4.鼓励社会力量与我市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
5.做好企业在我市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指导和服务
6.在自贸区范围内实行大型乙类医用设备备案管理

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

1.本年度我委6个项目由市财政局评审,分别为暖心计划(审减率0%),院前急救搬抬及编外人员项目(审减率2.49%),救护车、设备运维及药品耗材购置(审减率4.04%),免费避孕药具采购与管理服务(审减率0.7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审减率0%),无偿献血宣传、血液管理及相关试剂耗材(审减率0.6%),各项目审减率均在40%以下
2.完善财务绩效管理:完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项目和北京市扩大免疫规划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项目成本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项目核算的案件调解案单例成本为4,553 元/例(含税),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项目项目总成本1385.07万元/年,结果将应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及项目绩效考评工作中
3.市财政局对我委的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正进行中

预算执行

1.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监控,按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示,针对明显慢于序时进度的单位和项目,找准影响预算支出进度的关键因素,加快预算执行
2.督促指导业务部门加强对重点项目执行监管,加快推进工作开展;严格预算调整,对预算调整事项的必要性等进行专项审核,降低结转结余率

财政监督

1.加强内部财政监督,全年未在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并被给予警告以上行政处罚
2.本年度预决算公开均按照市财政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时点在首都之窗和我委官网进行公开,全年未有负面舆情及,且在财政监督检查中不存在相关问题要求整改的情况

全面提升
效能

绩效
审计

遵守和执行财经法纪

召开审计问题通报会和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以案说法,督促相关单位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聚力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管控流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措施,推动标本兼治。全年均未出现违反财政纪律并被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违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及被依纪予以移送等情况

绩效审计评价

1.严格按实际申报财政资金,本年度无虚报数据多申领财政资金的问题
2.严格按照市财政局主管业务处室要求上缴财政性结余资金
3.未出现违反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违反政府购买服务管理规定、成本管控不严的问题
4.未出现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不衔接不匹配、支出效益低、资金长期闲置的问题

审计整改措施落实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逐一梳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推进整改,如实向审计局报送整改情况

全面优化
服务

服务自评

1.增强政治自觉,做好“两件大事”(建党百年、冬奥)服务保障
2.保障首都安全,迅速控制局部疫情,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
3.加快健全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基固本
4.疏解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服务首都城市功能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群众健康需求
6.做好“接诉即办”,切实解决卫生健康领域“急难愁盼”问题
7.健全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
8.加大健康北京建设力度,加强基层环境卫生治理及疾病防控
9.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加大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健全卫生健康法律和标准体系,做好人才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