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工作的通知-沪卫中管〔2021〕1号

2021.03.03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各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通知》(沪卫中管〔2020〕16号)要求,加快推进本市区域中医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强化日常监测和考核,现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重点任务

(一)构建区域中医医联体三级服务网络

扎实推进本市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在东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浦东、黄浦、宝山、松江等区合作建立东部区域中医医联体;在南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徐汇、长宁、闵行、奉贤、金山等区合作建立南部中医医联体;在西部,由上海市中医医院与静安、普陀、嘉定、青浦等区合作建立西部中医医联体;在北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与虹口、杨浦、崇明等区合作建立北部中医医联体。充分发挥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牵头医院在人才、技术、教育、管理方面的龙头作用,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充分发挥区属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枢纽作用,承上启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作用,做实社区中医药服务,形成一、二、三级中医医疗资源协同、“区域+专科”特色联动、双向转诊顺畅、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

(二)提升区域中医优势专科专病诊治能力

切实强化各区域中医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合作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能力建设指导作用。以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为抓手,通过诊疗方案及适宜技术应用推广、临床诊疗活动质控与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等,带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牵头医院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内推广不少于6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指导成员单位建立专病专科门诊。二级中医医院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内推广不少于3个优势病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不少于1个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各级医疗机构专科专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量双提升。

(三)强化基层中医综合服务能力

通过区域中医医联体内中医综合治疗、中医康复、非药物疗法示范建设,推进中医综合疗法融入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诊疗区功能配置,提升区域的中医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群众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四)加强适宜技术及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推广运用

结合区域中医医联体的学科、病种特点,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服务中广泛应用。推进并拓展市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区域中医医联体范围内的调剂使用。适宜技术应用和中药制剂调剂使用覆盖面明显提升,让群众就近享受到名院名药和中医技术服务。

(五)开展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双聘

将中医药人才团队建设和人员要素流动作为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落实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等各项任务要求,多途径、多举措提升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及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优秀中医药人才。开展基层中医药优秀人才在医联体上级单位的双聘,建设前后培养、双聘人员实现倍增。畅通区域中医医联体内各单位间中医药人员流动及互认途径,不断壮大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服务人员队伍及服务能级,培养带不走的家门口好中医。

(六)推进流派传承基地、名医工作室延伸基层

通过流派传承基地、名中医工作室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强化区域中医医联体内中医药特色内涵提升。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品牌建设,形成全专结合的社区中医特色专病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七)运用信息技术融合医联体服务

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中的应用,开展医联体内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学等工作,优化互联网医院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优质中医资源的可及性和区域中医医联体整体服务效率。

二、综合保障

(一)落实建设主体责任

各区卫生健康委和市级中医医院应共同牵头负责推进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会同相关单位设立领导协调组织,专人负责,细化建设方案及任务清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推进,将区域中医医联体作为重点工作,持续追踪推进。同时,加强与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交流合作,形成各级医疗机构有序联动、优势互补的立体化优质中医药服务网络。区域中医医联体的推进实施应充分体现公益性、平等协商,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冠名费、挂牌费等费用。

(二)强化全程追踪监测

建设常态长效管理。

特此通知。

 

附件: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监测指标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2月26日

 

 

附件

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监测指标

序号

监测指标

指标要求

监测周期

1

组织管理和保障

建立区域中医医联体内协调组织,制定建设方案、任务清单、年度工作计划,形成相关制度。

年度监测

2

医联体内开设专科专病门诊

牵头医院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内推广不少于6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指导成员单位建立专病专科门诊。二级中医医院在医联体内推广不少于3个优势病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不少于1个特色专病门诊。

季度监测

3

在社区及二级医疗机构开设名中医、流派传承工作

在社区及二级医疗机构开设名中医门诊及流派传承示范门诊数量、带教人次、服务人次。

季度监测

4

医联体内双向转诊

制定转诊工作制度,形成转诊平台、转诊通道及转诊流程并有效提供转诊服务(包括患者上转及下转情况)

季度监测

5

医联体内双聘人员

包括牵头医院人员被成员单位聘用、成员单位人员被牵头医院聘用数量

季度监测

6

医联体内一体化质量控制

针对区域中医医联体、中医专病专科联盟诊疗工作,开展相关质控工作

季度监测

7

医联体内人才培养

区域中医医联体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水平、区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相关情况。

年度监测

8

组织基层人员培训

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为目标组织的培训和人次

季度监测

9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内应用推广适宜技术项目数和应用人次

季度监测

10

医疗联合体内院内制剂调剂

区域中医医联体内调剂使用的院内制剂的品种数、用量

季度监测

11

中医科教和学术发展

在区域中医医联体指导下发表的论文、专利数量,获得相关市、区中医药相关奖项情况。

年度监测

12

区域中医医联体工作满意度

患者、医务人员对区域中医医联体的满意度(将由第三方开展定期监测)

年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