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加强我省医疗联合体中医药工作的通知-粤中医〔2020〕16号

2020.09.11
广东省中医药局

粤中医〔2020〕16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健康局(委):


为贯彻落实《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9〕8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切实加强我省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


一、切实增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医药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就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普惠的健康福祉,也是最基本的底线民生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支持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在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对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医联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工作的认识。在医联体建设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医联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工作,增加医联体内中医药资源总量、优化医联体内中医药资源布局结构、构建中医药分工协作共享机制、健全中医药保障机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中医药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到2022年底,全省中医诊疗量占比提升至25%,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提升至35%。医联体内中医药诊疗量明显增加,每年度不少于5%的中医药业务增长。30万以上人口的县均有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联体内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设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100%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医联体内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


三、主要任务


(一)增加医联体中医药服务供给。


1.完善医联体内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在规划区域内医联体建设时,要从满足区域内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出发,统筹区域中医医疗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在医联体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服务要素,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未按要求建设三级、二级中医医院的地区要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及专科医院按要求建设标准化的中医科、中药房。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增加医联体中的中医药服务有效供给。


2.不断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医医院医疗技术、临床人才、科研创新、学科发展、医院管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临床、科研、教学、服务能力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症和重大疑难疾病能力,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发挥县级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强县级中医院特色专科以及儿科、老年病科等薄弱专科的建设,促进专科医疗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


3.加强医联体内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牵头单位要着力推动中医药人才柔性合理有序流动,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建立医联体内中医药人才统一培养、统筹调配使用的机制。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按要求配备中医药人才,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医联体内中医药人员开展培训。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和中医医院要主动将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学科、带团队、带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研修培训。通过人才在医联体内部的流动带动中医技术、诊疗理念、中药服务下沉到基层,使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医联体内要积极营造西医学习中医知识的氛围,鼓励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学习中医知识,与中医师开展中西医协作攻关。


4.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各地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区域内所有医疗资源,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科学规划和布局医联体。要在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中,鼓励组建由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或代表辖区内中医医疗水平的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为成员的城市医联体;要着力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域内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整体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人口较少、县级中医医院能力较弱、确需只组建成一个医共体的县域,须向省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要发挥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作用,组建中医专科联盟,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临床协作为纽带,精准带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同领域专科的技术提升和能力建设;要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中医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基层。


(二)发挥医联体内不同类别机构中医药工作的优势。


医联体中的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机构要优势互补、错位协同、融合发展。中医医院牵头建设的医联体要以中医医院为引领,整合优质资源,统筹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1.中医医院:医联体内的中医医院是发挥中医药优势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联体内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科研、中医临床教学等任务,不断提升医联体内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中医医院牵头建设的医联体要体现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治慢病、保健和康复的作用,延伸到基层和康复护理机构,积极与医联体内其它医疗机构共享中医诊疗服务、中药院内制剂。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县级中医医院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全面统筹管理其他县级医院和县域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参与指导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支撑100%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中医药服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落实公共卫生职能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质量控制,合理提供中医药服务。


2.综合医院:将医联体内的综合医院打造为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综合性大平台,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可及性。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并根据医联体建设定位明确内部各个综合医院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探索建设中医馆、国医馆、名医工作室等中医药服务综合平台,强化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建设,不断改善中医药科室的工作条件,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落实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制定中医药全面融入临床会诊转诊、病例讨论、教学科研、卫生应急等管理制度;出台符合医联体运行实际的具体措施,加快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各临床科室,将中医药服务提供至每一位有需求和意愿的住院患者。


3.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作为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点领域,不断增加妇幼健康服务的中医药元素,服务于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进医联体内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探索建设中医馆、国医馆、名医工作室等中医药服务综合平台,提高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防治妇女儿童疾病能力,加强妇女儿童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大力推进中医进妇幼,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广泛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不断丰富中医妇幼服务的内涵。针对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不同年龄阶段保健需求,推广开展常用、方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为妇女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体检及健康干预服务,提高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联体内其它类别医院根据自身功能定位不断完善中医药科室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满足患者的中医药需求。


(三)建立医联体内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共享机制。


1.强化医联体内中医药康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联体内康复学科建设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与医联体内其它机构的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伤科等专科形成有效联动。三级中医医院100%设置康复科,二甲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不低于80%,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相关临床科室整合融入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中医康复示范单位。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诊疗区(中医馆)强化中医康复特色能力建设,配备必需的中医康复设备,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2.强化医联体内中医药治未病体系建设。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线,建设医联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应设立治未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治未病服务点;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和承担慢病管理机构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广泛应用针刺、灸法、推拿、火罐、穴位敷贴等中医技术,丰富治未病服务项目。


3.强化医联体内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联体内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医联体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护理、康复中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慢性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中医馆,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广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强化医联体内中医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联体中医护理工作,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提升中医护理能力。医联体内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医院各科室至少开展4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并拓展至医联体内其它医疗机构。加大对护士的培训指导,积极向医联体内其他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鼓励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加入家庭签约服务团队,鼓励并支持以医联体的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扩大服务区域和领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护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中医护理服务。


(四)建设中医药服务区域共享服务平台。


1.建设区域中药集约化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医联体内的中医医院或其它机构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煎煮中心等集约化平台,提升中药服务效率和质量。探索统筹医联体内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炮制、调剂、煎煮、配送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虚拟共享中药房,中药处方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中药房审核后依托物流系统统一配送。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平台建设。


2.建设区域院内中药制剂共享服务平台。发挥好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的重要补充作用,在医联体内积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加强对制剂调入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建立院内制剂中心共享机制,有条件的医院为医联体内不具备配制条件或者配制不足的机构提供资源,促进医联体内院内中药制剂健康发展。


3.打造区域“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医医院建立中医智能诊疗、远程会诊、智慧药房、互联网医院等智能系统,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医联体内其它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医联体内就诊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


(五)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落实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确保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实现中医药及早全面参与、中西医结合协同应对疫病。要将医联体内中医医院纳入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范围,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的基础条件,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打造一批中医药应急救援和传染病防治基地;同时健全中医药应急教育和培训机制,搭建中医药疫病防治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中医药理法方药知识、应急救治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实施,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协调推进。要制定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切实履行办医责任,建立督查、指导、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任务有效落实。


(二)明确部门职责。医改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要强化组织协调,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我省倾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卫生健康、人事薪酬、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等政策,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导落实,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


(三)做好宣传动员。各地要强化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开展政策解读,让人民群众和医疗卫生人员充分了解政府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