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普府办〔2025〕14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
《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2025年6月6日区政府第8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16日
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神,全面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7号)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本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府办〔2023〕18号)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背景
(一)现实基础
本区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至2024年底,已建成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分中心、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形成覆盖全区10个街道(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奠定基础。
但目前仍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例如:部分站点建筑面积尚未达标,有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未达200平方米。部分区域布局不够均衡,与居民健康需求匹配度不够。硬件设施老化,部分服务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服务能级不强,药品配备相对较少,中医药服务和康复服务特色未充分发挥,安全运行保障有待加强等。
(二)政策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3〕10号)明确提出,要系统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发布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沪卫规〔2020〕11号)明确提出相关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照就近、便捷原则设置。城区按照3~5个居委的地域、1~2万常住人口或步行15分钟距离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最小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区域应按照服务功能、消毒隔离等要求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整合人才资源,形成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内部运行管理精细化。
二、行动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保基本、优布局、强能力”要求,锚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目标,进一步健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增强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中规划布局、机构设置和保障运行的主体责任,建设均衡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立足需求,整合服务。根据区域居民需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全科(含中医)为基础、常见病多发病规范诊疗为特点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整合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适应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需求。
(三)社区治理,扎实网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治理中的专业平台作用,推进服务资源向功能社区等社区服务综合体拓展。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健康服务新格局,切实筑牢基层健康服务网底。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站点布局,完善服务网络
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2027年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
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26年长寿万航渡社区卫生服务站,真如曹杨八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迁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25年曹杨中关村、真如星河社区卫生服务站。2026年长寿昌化、曹杨北杨园、长风枣阳社区卫生服务站。
改扩建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25年曹杨杏梅园、白玉世纪同乐、白玉一委、宜川中远第二、石泉铜川、石泉兰田、真如清涧、万里名轩、桃浦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2026年曹杨枫桥苑、甘泉新宜、真如杨桥、长征新村、桃浦槎浦社区卫生服务站。2027年真如真光社区卫生服务站。
通过对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建设和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迁建和改扩建(详见附件1),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数达到52个。
(二)规范业务流程,提供同质服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及功能设置分为A、B两类(详见附件2),规范设置挂号收费、全科诊疗、中医诊疗、康复、护理、药房等核心业务区,其中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严格执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要求。常用药品配备达150种以上。提供西医全科、中医全科、康复、护理、检验、家庭病床、药事服务、公共卫生等标准化、同质化服务。同时还可结合居民需求和服务站实际开设心电检查、互联网诊疗、口腔诊疗等可选服务。在设置基本服务项目的基础上,A类服务站应开设3项以上可选服务项目(详见附件3)。
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务站名称、服务时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药品价格目录、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及服务投诉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也可公示服务内容、辖区基本情况介绍等信息(详见附件4)。
(三)深化服务内涵,创新特色品牌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提供全科和中医药服务,其中14家已创建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拟新建宜川中远第二、石泉兰田、真如清涧、桃浦新杨4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覆盖率达35%。积极引入“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二三级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坐诊,通过开设特色专科、社区健康讲座、中医养生体验日等,提升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在上海市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将康复服务进一步延伸至服务站,设置康复治疗室,配备专业康复设备,根据居民需求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针对性康复服务和康复指导。计划2025年完成25家,2026年完成26家,2027年完成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康复治疗室设置,实现康复服务全覆盖。
(四)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功能社区
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群特点,与毗邻的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学校、企业园区、楼宇等合作,如在养老机构中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健康课堂”,在企业园区推出中医保健、健康用眼、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午间延时服务和夜间门诊等,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肩颈理疗、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五)优化人员配置,提升服务能力
根据服务范围和业务需求,配置包括全科医师、中医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结合服务人群特点和多样化,可配备包括但不限于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等,优化人员配置。
依托医学院校资源,充分发挥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中心和九个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人员培训、继续教育,推行“全专结合”模式等提升医务人员能力。对全科医生开展慢病管理、专病专科等培训,对中医医师开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对社区护士开展护理能力培训。每年开展专项技能考核,三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
(六)加强运行保障,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服务站内部管理,规范人员资质,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范。规范设备管理,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等。规范消防安全管理,配备足够数量且符合标准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期和性能。规范药品管理,按照药品储存的规定条件存放药物,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建立药品效期管理制度等。
加大投入力度,区财政局给予服务站专项经费保障,包括建设经费(标准1000-1500元/平方米),新站点开办费(30万元/站),运行经费(50万元/站/年),运维经费(10万元/站/年)(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在片区内的,运维费用由片区覆盖)。鼓励国资国企支持配合街道(镇)房屋租赁用于卫生服务。区卫生健康委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预算、成本、绩效、内控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服务站运营管理、流程执行和经济分析评价,强化业务与经济管理相融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建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医保局、各街道(镇)等相关部门参与。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推动方案落实。
(二)加强分工协作
各级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推动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区发改委负责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统筹和规划,区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区人社局负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保障,区建管委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区卫生健康委负责推进实施方案,区国资委负责相关用房支持,区医保局负责医保政策支持,各街道(镇)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址、建设及修缮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日常运行管理。
(三)加强资源整合
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依托综合网格治理平台,整合社区相关资源,形成健康服务矩阵,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广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和特色,凝聚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四)加强指导评估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跟踪指导,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及服务内容开展评估。每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监测评价工作,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运行状况与居民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