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技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孤独症(ASD)又称为自闭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始发于婴幼儿期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孤独症一般有二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社会性交往障碍,二是兴趣范围狭窄与行为刻板重复,孤独症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为探索做好我省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逐步构建全辖区孤独症筛查技术服务网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快构建辖区孤独症筛查技术服务网络,提升市县孤独症筛查、干预能力,形成乡级能初筛异常,市县级能复筛、省市能诊断的医疗服务体系。2022年度内,有时限地设置本辖区孤独症筛查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进修学习,尽快提升孤独症相关筛查能力,确保2023年全面开展相应的工作。2022年10月底前,各市、自治州卫健局将区域网络建设计划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快传至委妇幼处龙丽娟。
二、服务职能及人员技术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象量表(附件1)应用,推动乡镇和社区能早期识别行为发育偏离的儿童,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
人员要求:至少有1名接受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技术培训并合格、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
(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科普知识宣传。对乡村社区初筛结果异常儿童进行复筛,对复筛及复查结果异常儿童进行转诊,同时提供干预指导及随访服务。
人员要求:至少有2名接受过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测查技术培训并合格、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
(三)儿童孤独症诊断机构。为具有孤独症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开展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科普知识宣传。结合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见附件2)等工具为复筛结果异常儿童提供诊断,提出干预康复建议,协助有需要的儿童转诊,告知家长相关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信息,同时提供干预指导及随访服务。
人员要求:诊断人员应为具备诊断资质的精神卫生专业、儿童保健专业、儿科专业、儿童康复专业医生。
(四)干预康复机构。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设施和人员能满足孤独症儿童干预服务需求(见附件3)。开展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科普知识宣传。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干预康复,做好孤独症儿童管理和转诊,与诊断机构配合定期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评估康复效果。人员要求: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设施、设备和人员能满足孤独症儿童干预服务需求。
(五)省、市(州)级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加强自身儿童心理保健科和康复科以及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特色专科创建能力建设,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重点承担服务网络、人员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质量控制、健康宣教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三、完善转诊流程和追踪随访工作
(一)辖区内具备孤独症诊断和干预康复资质医疗保健机构的市、县级地区。有孤独症诊断和干预康复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应与辖区内无孤独症诊断和干预康复资质但开展孤独症复筛的医疗保健机构签署相关协议,负责转会诊、孤独症诊断、干预康复和咨询指导等服务,确保辖区内孤独症筛查工作的开展。
(二)辖区内目前暂无具备孤独症诊断和干预康复资质医疗保健机构的市、县级地区。辖区内开展孤独症复筛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及时与具备孤独症诊疗能力的省二医、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等省市级医疗保健机构签署相关协议,及时转会诊,确保孤独症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排部署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筛查率、诊断率和干预率。指定辖区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定点医疗保健机构,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能够寻求专业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加强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结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诊断机构和干预康复机构,构建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康复一体化服务链条。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服务质量。
(二)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儿童孤独症诊疗专业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特色专科建设、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儿童精神专科建设、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建设、综合医疗机构儿童发育行为亚专科建设培养具备孤独症诊疗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依托具有孤独症诊疗资质的省级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开设孤独症诊疗培训班,负责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培训,培训人员通过考核后发放资质证明。取得资质的人员对辖区内孤独症患者的评估、诊疗负直接责任。
(三)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和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开展涵盖照护、安全保障、健康、营养、早期学习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不同程度改善孤独症患儿症状和预后,减少患者家庭医疗负担。
(四)加大孤独症的健康教育宣传。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科普知识,以世界孤独症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带动宣教活动常态化。二是鼓励具有教师资质及心理治疗师资质的志愿者进行孤独症知识培训。
附件:1.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
2.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
3.全省孤独症筛查诊疗康复医疗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