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西省“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0.12.28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2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武晋,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贺德孝,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张波,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磊,省药监局副局长郭景文,介绍我省“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医改是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天会议主要是简要介绍我省“十三五”成果,重点介绍我省2020年抗疫和医改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医改氛围。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武晋,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贺德孝,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张波,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磊,省药监局副局长郭景文,介绍我省“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希望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报道,更多地宣传山西,为山西医改鼓与呼,让医改成果更多地惠及三晋百姓。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晋主要新闻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记者,有省内主要新闻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记者,欢迎大家。 

首先,请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武晋同志介绍我省医改工作情况,大家欢迎。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  武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医改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长期性改革任务。“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启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136”兴医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被国家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全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2.4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27‰,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支出1347. 87亿元用于卫生事业,年均增长率6.04%,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7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持续改善,截止2019年底,全省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达到34.1万人,每千人口床位数5.83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84人和2.92人,每万人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分别达到1.75人和5.88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手抓、两不误,坚守“双零”目标,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筑牢防控防线,疫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各项医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一是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深化改革举措。省人大颁布了《山西省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医共体试点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筛选高平、孝义、阳曲、盐湖、万荣5个县(区)开展利用5G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试点。推行“三医联动”涉及医保、卫健、药监部门由政府一位领导同时分管改革举措,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落实到位。各县级医疗集团全部上接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三根天线”,提升服务能力。在抗击疫情中,县级医疗集团充分发挥紧密型组织优势、集成式业务优势、一体化管理优势,增强基层疫情防控战斗力,为全国贡献了“山西抗疫经验”。

二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补齐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短板弱项”重要指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了《山西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十四五”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山西省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机制》,修订了《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财政资金64.9亿元,有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是优质医疗资源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大力实施“136”兴医工程。启动“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引进博士4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级科研课题39项、专利74项,引进开发85项国际国内一流前沿医疗技术,整合新建59个亚专科,打造36个卓越医学团队。山大二院、省人民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入选全国百强。探索“五个梯次、五种模式”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财政支持山西白求恩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3亿元购置先进医疗设备309台件。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引进急需专业高层次专家8 名,自主招聘双一流院校硕士51名,达成博士引进意向30余名。获批“山西省纳米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省内新技术37项、院内新技术41项,极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四是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级医疗集团实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管理模式;临汾、太原等6个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试点;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截至2020年11月底,已有217.5万人享受“两病”门诊待遇,减轻患者负担7.7亿元。开展将25种门诊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试点。将298种日间手术治疗纳入门诊按病种付费管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一半,费用支出节约近50%。

五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省委组织部、省卫健委党组联合印发了《山西省公立医院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院务会议)议事规则(试行)》,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对14家三级公立医院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全面取消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共完成调价项目2682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上升到27%。加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家112种、本省19种集采中选结果全面落地执行。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治理,我省各项药学指标在全国评比处于前列,在“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中被授予“政府组织推动奖”荣誉称号。

六是中医药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1个省级治未病中心、1个省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187个省级重点专科,累计安排1325个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1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1个全国流派和13个全国传承工作室、126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1个县级中医师承教育基地。

七是健康扶贫任务圆满完成。一体化改革助推“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制度落实,创造了健康扶贫山西经验。累计救治贫困群众34.07万人次,救治率达到99.9%。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187.38万人次,住院综合保障比例近90%,为全省整体脱贫交出了成色十足的终考答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和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牢牢守住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底线的同时,以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梯次”全力升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绘制“136”兴医工程蓝图,强力推进中医药强省“三项工程”,构建“一老一小”服务新业态,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武晋同志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问答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各位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医改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请问省卫健委下一步要采取哪些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 张波:

省卫健委在推进医改过程中,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整体谋划,上下联动,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压茬提升全省医疗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一是“五个梯次”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升级版。第一梯次院对院综合性医院整体托管模式,按既定发展规划,以绩效薪酬、人事管理等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为动力,高质量推进山西白求恩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第二梯次推进国家级医院和省级医院院对院专科医院托管模式。第三梯次院对科合作共建模式,推进华中科大协和医院与山医大一院等4所医院5个专科的合作共建。第四梯次是科对科能力提升模式。第五梯次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模式,在全省范围遴选3—4个三甲综合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医学“高地”。

二是“一张蓝图”把“136”兴医工程绘到底。进一步突出“136”兴医工程“高原上建高峰”的引领作用,按照楼阳生书记亲自抓的重大改革项目化管理“施工图”,锁定《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年)》,逐年落实行动计划,紧扣“4-5个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准、冲击全国前20名”的总目标,按照国家级或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培育提升领军临床专科医疗服务。统筹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升级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有2-3个优势学科实验室进入“国家队”。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放大工程示范效应,引导各市积极启动“十四五”期间医疗能力提升工程。

三是“两项工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工程,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建设30家中医康复科、30个特色中医专病专科;再建91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中医馆建设项目全覆盖;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启动首批10名“傅山学者”遴选;培养20名西学中骨干、147名师承人才、100名中医全科医生。 

四是接好“三根天线”,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活动。全省117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上接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三根天线”,推广医疗集团借力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5G智慧医疗系统,在抓好5个县(高平、孝义、盐湖、万荣、阳曲)5G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至30个县,探索“5G+远程医疗”等(5G+120急救、+慢病管理、+基层防控、+监管运行)创新模式,提升县级医疗集团服务能力。同时,在所有三级综合医院推广省人民医院帮扶模式,对县医院采取集团托管、技术帮扶等手段,固定常驻一批管理人员,机动派驻一批技术人员,送上来培养一批基层骨干,将先进管理、新技术、优质资源向下延伸,帮扶带动县域诊疗水平提升,让基层群众不出县,也能享受三级医院优质诊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主要做出了哪些具体的改革?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段萃: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改革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要调整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通俗讲也就是要明确事情该由哪级政府办,钱该由哪级政府出。对此,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安排部署,中央和省在出台改革总体指导意见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分领域改革也相继展开,初步形成了1+1+15分层次协调配套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其中,医疗卫生是第一个出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领域。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2019年9月,我省印发了《山西省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在保持现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总体框架稳定的基础上,主要对我省医疗卫生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所涉及的内容重新梳理和划分类别,将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权主要分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十三小项,并逐项明确了补助内容、补助标准及各级财政支出的分担比例。

除以上内容外,本次改革还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主要是把原重大公共卫生和部分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划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保障,我省的《实施方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划分为中央、省、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其余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划为中央事权,明确由中央财政承担支出责任,也就是说今后开展全国性或跨区域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所需的资金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系统性、全面性改革。财政部门应按照改革方案承担支出责任、做好资金保障。卫健和医保等相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形成两项改革良性互动、协同促进的新局面。同时,省直各部门要按照改革方案积极调整完善配套制度政策,加强对市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对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强化对资金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确保改革平稳运行。 

山西广播电视台转型进行时栏目:

此次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赋予了医院哪些薪酬分配自主权? 

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 贺德孝:

正在实施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赋予了公立医院更大的自主权:一是绩效工资总量自主申报。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改革中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水平最高提高到当地无收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5倍,目前,该调控线可以满足各试点医院的需求,具体水平由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申报。二是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绩效工资,自主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允许公立医院自主创新薪酬分配方式,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等多种模式。薪酬分配向关键紧缺岗位、高风险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三是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公立医院充分履行内部管理责任,开展内部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挂钩,强化了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导向。通过加强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的关系,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医院的运转也更为高效。

山西农民报:

请问我省是如何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 

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磊: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2019年10月31日,省医疗保障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晋医保发﹝2019﹞58号),积极推进落实这项惠民政策。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了全省统一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我省“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起付线为60元/年,参保患者使用甲类药品的支付比例为60%,使用乙类药品的支付比例为50%,高血压患者年度支付限额为260元,Ⅰ型糖尿病480元,其他类型糖尿病360元。我省针对不同病种和用药情况设定差异化的支付标准,进行分类保障,旨在提升“两病”保障的精准性。

二是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两病”政策落实落细。首先,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降低药品价格,减轻“两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其次,对病情稳定并需长期用药的“两病”患者,推行门诊用药长处方制度。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经向签约家庭医生申请,可一次开具4-12周长期药品处方,解决了患者频繁跑医院就医开药的问题。

三是简化待遇享受流程,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待遇。城乡居民中已纳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的“两病”患者,继续按原有政策规定享受待遇。未纳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但是与家庭医生签约并采取药物治疗的,经家庭医生团队确认可直接纳入保障范围;新纳入的“两病”患者需向医保经办机构提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师出具的疾病诊断建议书,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报销待遇。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共有217.50万人享受 “两病”门诊保障待遇,发生医疗费用10.49亿元,政策范围内费用9.79亿元,基金支付7.70亿元,有效减轻了“两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中国质量报:

山西省作为全国标准化改革的试点省份,请问我省在药品有关的地方标准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药监局副局长 郭景文:

首先感谢您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特别是我省药品地方标准建设工作的关注。

“十三五”以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以最严谨的标准为牵引,不断推动我省药品地方标准建设,持续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成立了山西省药品、化妆品两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需要,全面推动我省药品质量标准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我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二是开展我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三是参与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承担国家药典会委托标准修订工作;四是启动我省药品流通领域地方标准立项工作;五是主动申请承担国家化妆品原料标准的制定工作。

“十三五”期间,各项标准建设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7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定颁布了我省33个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其中,沙蒿子地方标准的颁布,为亚宝药业生产的消肿止痛贴的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9年该产品销售额达到4.1亿元。2020年,启动了第二轮65个品种习用地方标准的研究起草工作;完成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受托任务共71项;完成我省3个药品流通领域地方标准立项发布工作。目前,国药山西等6家企业已按照新发布的《药品委托储存配送服务机构基本要求》承接了40家企业的第三方委托储存配送业务,其中涉及省外生产企业19家、省内批发企业14家、省内零售连锁总部7家。这些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我省药品行业规范化发展、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省药监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全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做好地方标准建设工作,为深入推进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添砖加瓦,为全省人民用药安全努力工作。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同时,也对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