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关于深入推进浙江省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的通知

2022.05.31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各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人力社保局、体育局、妇联、计生协、红十字会,各省级医疗卫生机构: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和旅游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卫发〔2019〕3号)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活动覆盖率达100%,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持续开展健康知识传播,为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个人防护技能、提高农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和健康浙江建设,助推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阵地作用,持续推动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惠民服务纵深发展,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决定继续深入推进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持续做好健康讲座进文化礼堂

1.广泛开展健康讲座。充分发挥省、市、县(市、区)三级健康素养讲师团和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结合当地常见健康问题及农民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做好健康讲座进文化礼堂。将健康讲座纳入农村文化礼堂大菜单服务体系,每年至少安排2次农村文化礼堂健康讲座(上、下半年至少各1次);在各节假日、卫生宣传日和相关群团主题活动日期间,可针对农村重点人群开展相应专题讲座。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减少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切实用好“礼堂家”文化礼堂智慧服务应用,鼓励各地构建和使用统一、权威、公益、高效的科普平台向农民群众开放,开展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防护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部门配合)

二、深入推动健康指导进文化礼堂

2.开展合理膳食指导。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营养知识的科学普及,倡导健康饮食模式,引导农民群众合理选择、搭配、烹饪食物,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运动、体重控制等误区,提高农民群众营养知识和技能,改变农民群众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部门配合)

3.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体育部门结合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送体育下乡等,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进体育赛事进文化礼堂,开展“我们的村运”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积极举办乒乓球、篮球、气排球、象棋、拔河、健身排舞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科学健身指导、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传授等运动促进健康活动,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全民健身行列,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提升健康素养,不断扩大体育运动人口,激发调动农村各类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省体育局牵头,各部门配合)

4.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普及健康心理科普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正确看待压力,使用合理方法缓解压力;针对日常遇到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提出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主要表现及治疗建议;鼓励农民群众树立求助意识,发现心理异常时,主动到专业机构治疗;强调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平等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农村青少年、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部门配合)

5.开展慢病干预指导。普及慢性病防制健康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知慢病、防慢病和科学治慢病。提升农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定期体检、主动筛查的意识和能力;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等常见慢性病,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全程遵医嘱用药。依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中心,广泛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社区等,拓展建设健康餐厅、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支持性环境,营造全社会参与慢性病防制的良好氛围。(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部门配合)

6.开展健康家庭指导。推进健康家庭建设,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将健康教育与良好家风结合起来纳入家庭教育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学习培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全过程,把全村公认的治家育人之道予以展示弘扬,让农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感知、认同、领悟、践行。组建家庭健康指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指导。加大妇幼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群众妇幼健康素养。创新开展各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新颖活泼、寓教于乐的健康家庭宣传活动,做好健康生活、婚姻教育、亲子教育、优生优育等指导工作。(省计生协、省妇联、省委宣传部牵头,各部门配合)

7.培育农民健康意识。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开展农民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坚持做好科学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用公筷等卫生习惯。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健康活动、健康服务等,潜移默化提升健康意识。积极开展“我们的村晚”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节日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情系农民工,送温暖送关爱”等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走访慰问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社保厅、省文化旅游厅牵头,各部门配合)

三、持续做好健康服务进文化礼堂

8.深化健康惠民服务。各地要结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合理制定计划,安排优质的医疗资源、讲师队伍、志愿者队伍进入基层农村,定期开展送医、送药、送体检等健康服务进文化礼堂活动,宣传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健康科普、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健康管理等相关服务。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在文化礼堂配备健康支持性工具(健康书籍、健康音像、健康工具等),助力农民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省卫生健康委、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各部门配合)

四、着力推动急救技能进文化礼堂

9.深化应急救护培训。针对农村人口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特点,依托农村文化礼堂、乡镇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组织开展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等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农村群众和乡村干部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术,培育农村“第一响应人”队伍,提高群众在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自救互救能力,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省红十字会牵头,各部门配合)

10.推进应急救护培训阵地建设。积极动员、整合各类资源,设立一批乡镇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急救护驿站等,配置必要的培训教具和设施,为农村群众参加培训提供稳定场所,建设乡村应急救护服务阵地网络。(省红十字会牵头,各部门配合)

五、持续做好中医药进文化礼堂

11.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中医药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活动内容可包括: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宣讲中医治未病理念,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中医体质辨识等,提供中医体质干预方案。开展中医药互动体验,提供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示范指导,体验药膳、养生茶制作。开展中医药文化展览,以活动展板、实物等为载体,展示“浙派中医”名医风采,“浙八味”道地药材、四季时令养生保健知识等,展示中医药国粹文化。(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各部门配合)

各级卫生健康、宣传、文旅、人力社保、体育、妇联、计生协、红十字会、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服务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把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纳入到文化浙江、健康浙江等建设的大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要突出行政村的建设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要广泛动员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志愿者队伍的重要作用。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协同深化“礼堂家”文化礼堂智慧服务应用“大健康”场景,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健康服务。要继续坚持全方位宣传的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一批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内容,不断提高农村老百姓的健康素养,让“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健康处 王秀凤

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 刘雨升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 邢吴翔

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 余峥

省人力社保厅农民工处 郑春材

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 柴俊超

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金芳华

省计生协会组织宣传部 李桂花

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指导和备灾救灾中心 孙文澜

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处 郑名友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浙江省计划生育协会

浙江省红十字会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5月6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