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国家】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注册现状及审评概述

2025.05.2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中国器审2025年05月15日)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见于世界各地,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此外食用未煮熟的源自受感染的动物的肉、输血和人畜交叉感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戊型肝炎通常具有自限性,2~6周就可自愈,部分发展成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炎,严重可导致死亡。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有较高的急性肝衰竭、流产和死亡风险。

戊型肝炎病毒直径约27~34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与人类疾病相关的HEV主要有4个基因型。

戊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肝功能指标、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目前辅助诊断戊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抗体检测试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一、国内相关产品的注册和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的相关产品批准上市,同时还有多家公司正处于申报或研发阶段。

尽管该类产品检验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研制及注册申报该类产品较越多,在性能评价中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技术审评中需重点把握几个方面。

二、审评关注点

(一)包容性研究

应选择来源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多份临床确诊为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建议至少覆盖HEV-1至HEV-4四个型别,检测结果应与预期结果相符。

(二)企业参考品设置

在设置企业参考品时,阳性参考品应包含上述常见型别的病毒株或临床阳性样本,检测限参考品应包含检测限附近水平的病毒株/临床阳性样本,并包含常见型别。

(三)阳性判断值研究

建立阳性判断值使用的样本来源应考虑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样本类型如有差异应分别确定。

(四)临床资料

临床试验部分,既往IgM抗体检测试剂要求对急性期受试者样本检出率进行评价,但由于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戊型肝炎急性期无明确的判定标准,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生化结果以及病程等临床背景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同时戊型肝炎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已经有多个产品上市,属于标志物临床意义明确的成熟产品,因此不再要求进行该部分评价。

三、结语

全球每年约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约300万为急性肝炎病例,与HEV感染有关的死亡病例有5万多例。有些地区其发病人数已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是妊娠患者更易于暴发急性肝炎,死亡率较高。虽然戊型肝炎病死率在一般人群中低于1%,但HEV感染妊娠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30%。

过去仅有戊型肝炎病例输入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亦频繁出现本土散发病例,HEV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发达国家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增多,戊型肝炎发病率上升,其在免疫功能缺陷和器官移植病人中引起慢性感染,且可能存在输血感染,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重视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已经发布了《戊型肝炎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用于规范化临床诊断试剂盒,改善HEV诊断现状。该类试剂一直是注册申报的热点,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指南文件来规范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戊型肝炎防治共识》、《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等。技术审评工作应全面、科学的评价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对产品进行系统性评价。同时应参考相关的指南文件,结合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深入理解和研究该类试剂的特点,不断更新审评工作的关注点,使我们的技术审评工作更具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2]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3]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

[4] 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

审评六部 解怡 供稿